行测考点:结语推断题之解题原则
在公务员考试中,结语推断题是言语理解中常考的题型。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给定文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对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推测,选出与文段最为连贯的一项。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总结一下结语推断题的解题原则。
一、文段结构原则
一般在行测言语考题当中,文段的体裁大部分为议论文。而议论文的文段结构大多是总分、总分总、分总、分分等形式。而在具体内容上,议论文无非是:背景论述+阐述观点+分析原因;或者社会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形式。
一般的结语推断题会先给出前面两部分:背景论述与阐述观点;社会现象与提出问题;最后让考生猜测下面作者要讲述的内容是什么。这样一来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如果是前面一种形式,则接下来要论述的是原因,如果是后一种形式,则有可能是要解决问题,即我们常说的对策项。
二、论述内容一致原则
要求考生在做结语推断题时,不仅要看文段的结构,还需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保持文段内容论述的一致性。
【例题1】
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也很难找到一朵花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人体总的来说是左右对称的,可是这种对称远远不是完全的。每个人左右手的粗细不一样,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更大或更圆,两个耳垂的形状也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每个人只有一个心脏,通常都在靠左的位置。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
A.弥补不对称缺憾的诸多方式
B.人生中的不完美也能转换为完美
C.不对称也能产生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D.人体之所以产生不对称现象的生理基础
【优公解析】C。根据第一个方法,很容易把答案锁定在B和C上。然后,我们来结合文段上下文,文段第一句说: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而B选项说:人生中的不完美也能转换为完美。这样一来,B选项就和文段本身的观点产生了冲突。而C选项“不对称也能产生和谐与平衡的美感”似乎更加切题。所以选C。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结语推断题其实并不难解答,只要把握住了解题的两大原则,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