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之内涵与特征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620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关于公民道德的考试内容,这部分的考察比较简单,大多题目都是属于常识判断题目。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公民道德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社会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

二、特征

1.广泛的社会性:广泛的社会性是指道德具备为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的特征,统一社会形态,道德被普遍接受。

2.阶级性: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所以在阶级社会中,道德需要反应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同的统治阶级所要求的道德标准也不一样,这就是阶级性。

3.历史继承性: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当阶级社会的社会存在发生改变,所要求的社会意识也要跟着改变,所以同一阶级社会的道德能够体现当前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具备历史继承性。

4.相对的稳定性:社会意识形态一般来说都具备相对的稳定性,道德在经历的时间的沉淀,就会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和习俗,变成人们心中所需要的一种内心信念,所以具备相对稳定性。

5.实践性:道德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累积经验才得到的,所以实践是道德的基础,而人们获得道德最终也是为了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所以实践也是道德的目的和归宿。

三、本质

道德是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是一种实践精神。

【例题1】(多选)下列属于道德的基本特征的有( )

A. 历史继承性 B.稳定性 C.实践性 D.广泛的社会性

【优公解析】ABCD。解析:道德的特征有:广泛的社会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相对的稳定性,实践性。故本题答案为ABCD。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这类题型难度不大,考生朋友们在解题过程中需做到仔细审题即可。祝各位考生朋友们都能成功上岸!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