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典型地貌之特征与分布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722

在公务员考试中,自然地理中地貌经常以图片、文字描述等形式考察。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几个典型的地貌特征以及分布特点。

一、地貌的成因

地貌的成因主要由内力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将地表岩石圈变得凹凸不平。

(二)外力作用:

1.风力作用

风力作用分为两种:风力侵蚀作用,通过风力的侵蚀,将一些大的石块、土块侵蚀成不同的形状,就形成了风力侵蚀地貌,如风蚀蘑菇、戈壁等;风力堆积作用,通过风力搬运一些碎石砂砾然后堆积在一些地区就形成了风力堆积地貌,比如沙丘等。

2.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分为两种:流水侵蚀作用,由于地转偏向力和重力等作用,使得河流水、雨水、海水等将流经地区的岩石、土壤侵蚀搬运后形成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如黄土高原等;流水堆积作用,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流速减缓的地区沉积下来,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如河口三角洲等。

二、主要的地貌特征特点及其分布

地貌特征多种多样,分类也比较多,现就几种典型地貌进行分析:

1.雅丹地貌

成因:典型的风蚀地貌,有风力侵蚀和雨水冲刷共同形成。

特点:地面凹凸不平,有风蚀沟壑和堆积土墩,特征以西北戈壁、黄土高原为主。

主要分布地区: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宁夏等地。

2.丹霞地貌

成因:由堆积作用形成,包含矿物质的岩石呈红色、橙色、黄色等分层叠加,经过地质作用和外力作用,显露于地表。

特点:颜色以红、橙、黄等色为主,一层一层像霞光一般,故名丹霞地貌。

主要分布地区:西南地区、四川地区、甘肃等地。

3.喀斯特地貌

成因:由于特殊地质石灰岩构成,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

特点:化学反应后会形成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等特殊的地表或地下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云贵高原等地。

4.河流地貌

成因:由于河流中水的堆积和侵蚀作用形成。

特点:不同地区河流的地貌特征均有区别。

主要分布地区:从河流的上游源头开始受到溯源侵蚀的作用,会形成大峡谷;河流的出山口由于流速减缓会在山口形成冲积扇平原;河流的中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小,河流流速缓慢且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会经常改道,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流出海口水流速度会迅速下降,泥沙大量沉积,最终形成河口三角洲。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自然地理考察的内容并不难,需要考生在平时备考过程中加以理解记忆。祝各位考生朋友们都能成功上岸!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