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中的三大常见陷阱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333

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通常由文字材料型、图表型以及综合型三种题型构成,测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加工能力。

资料分析题在行测考试中属于简单题型,也是必须要拿到分数的题型。但是一部分考生却会常常因为粗心大意掉入出题人的小陷阱中,今天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就来讲解资料分析中的高频陷阱有哪些。

一、时间陷阱

题目中的信息常常与原材料中的时间、日期、年份等相近,从而迷惑、误导考生正确作答。答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所求年份是否和题干给出的年份一致;

2.所问到的时间段是否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段完全吻合。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11~2016年的数据,但问题只问到2011~2015年的数据;

3.所问到的时间是否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

二、单位陷阱

资料分析做题中需要注意各材料之间以及题干中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先将单位统一,再计算。

1看清原材料中的单位与作答中的单位是否一致;

2.“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

3.出现铁路、水运、民航请注意民航的单位;

4.人口的增长率大多数是千分号

5.计算时,一定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概念陷阱

资料分析的题目经常会对常用统计概念进行考查,在答题时,一定要留心注意。例如“增长了n倍”与“增长到原来的n倍”是不同的。

答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近、接近意思是不到,略小于;

2.留意“累计”这个词;

3.注意看需要用同比、还是环比;

4.房产、地产、房地产要注意区分

四、真题演练

1.

69.jpg 

2000—2008年,全国民政事业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总额为多少亿元?(    )

A.299.5                          B.307.1

C.324.2                          D.340.4

 

【陷阱解析】题目要求的是2000—2008年的投资总额,而图形中的直接数据只有2001—2008年的,注意此类时间陷阱。

2.

70.png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表示反对的人数最多的是(    )。

A. 初二的学生                  B. 初三的学生

C. 男生                        D.  女生

【陷阱解析】本题容易误选A项,以为70最大,所以人数最多,但是要注意反对人数应该是人数×反对人数所占百分数,本题中人数最多的是男生,所以选择C选项。

3. 某市统计局在针对噪音扰民的一次调查中,当问及受访市民对哪一类噪音反感时,选择社区广场舞活动噪音的占8.6%,比选择居民社区宠物狗叫声的低2.9个百分点。当被问及是否支持广场舞活动时,12.8%的受访市民表示无所谓或者不知道,12.0%的受访者表示反对,其他为支持者。在支持的市民中,当被问及支持的主要原因(多选)时,不同年龄段受访者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71.webp.jp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次调査中的16.3%的中年受访者认为广场舞等活动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克服

B.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青年所占比例高于中年和老年

C.和中心城区的老年人相比,非中心城区的中年人对广场舞更着迷

D.在反对广场舞等活动的非中心城区受访者中,选择“音乐没有愉悦感,难以忍受”的比例高于其他区域

【陷阱解析】本题容易误选A项,但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对于D项,应该不难理解,不赘述。我们来看一下A错在哪里?注意,表格的标题为“支持广场舞等活动的受访市民选择各主要原因的比例”,A选项是问的此次调查中的16.3%,所以相对数16.3%其相对应的整体不同,一个是总调查的人数,一个是调查中支持广场舞等活动的人数,所以A项错误。

有些考生找数据较慢,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顺序原则:多数情况下(注意不是一定)第一道题的材料在第二道题之前,第二道题的材料在第三道题之前,以此类推。学习今天的内容后,相信同学们只要细心点看题目,注意小陷阱,资料分析必定拿下!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