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理解题快速解题技巧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287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整体难度不大,陷阱却不少。尤其是其中的细节理解题,更是要求考生对文段中出现的具体细节有出色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经常看似简单的一道题,却“步步有坑”,极易大意丢分。

细节理解题虽然比较麻烦,考生也一定掉入过命题人的圈套。但是只要知道其设置的陷阱,见招拆招,解题也就有路可循了。今天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细节理解题的那些“坑”。

一、考点直击

(一)无中生有

【例句】目前我国的气象卫星在规模、核心技术方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再经过十年的发展,有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部分领域取得领先。

D. 目前我国气象卫星技术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陷阱】文中根本没有提及目前我国气象卫星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注意“有望”、“部分”等关键词,典型的无中生有。

(二)偷换程度

【例句】科学家普遍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可燃冰可能成为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代替品,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

A. 可燃冰是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

【陷阱】显然,文中用的是“可能”,代表一种推测,而选项中用的却是“是”。

Tips:不确定表述:几乎、大概、总体上、一定程度、可能、也许;

确定性表述:绝对、一定、总是、等于、永远。

(三)混淆范围

【例句】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陷阱】将文段中的中间量“某些”偷换为较多量“广大”,扩大了范围。

(四)偷换对象

【例句】就北京近些年的绿化情况而言,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细节方面还需加以完善。

B.北京近几年的植树情况尚有不足,需加以完善

【陷阱】选项将文中的“绿化情况”偷换成了“植树情况”,主体变了。

(五)混淆时态

【例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

D.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

【陷阱】偷换时态,原文中“将”表明是将来时,而选项“已”是过去时。

(六)偷换逻辑

【例句】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

B.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

【陷阱】偷换逻辑关系,将必要条件(只有……才)偷换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二、真题演练

1.(国考 2015)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十二万字以上的帛书,其中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是我国动物学、畜牧学的重要文献。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已从车战演变到骑兵作战,马的身价愈来愈高。传说中的相马专家是伯乐,事实上,这类专家数量众多,《吕氏春秋》就提到十个相马家,《史记》也提到“以 相马立命天下”的人士,这些都可以证明古人对相马的重视。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相马技术的发展使得车战逐渐被淘汰

B.《相马经》是伯乐所撰写的相马学专著

C.相马术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动物学的发展

D.相马师这一职业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

【解析】D。本题考查细节理解。A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由于已从车战演变到骑兵作战,马的身价越来越高”,并未提到是相马技术的发展导致车战被逐渐淘汰。B项无中生有,原文未提及《相马经》的作者。C项,原文只提到《相马经》是我国动物学和畜牧学的重要文献,由此无法推出相马术的出现就推动了古代动物学的发展。故A、B、C三项均有误。由《吕氏春秋》中已提到相马家,可知相马师这一职业在汉代以前已出现的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

2.(国考 2013)美国交通运输业正逐渐从以石油为基础过渡为采用多种替代能源,如乙醇、生物柴油、电力或氢能等。为了更加壮大这支队伍,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调查将压缩天然气(CNG)作为轻型轿车和卡车能源选择的可能性。CNG汽车是指主要由甲烷构成的天然气在25兆帕左右的压力下储存在车内类似于油箱的气瓶内,用作汽车燃料。使用CNG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噪音污染,而且其不含铅、苯等致癌的有毒物质。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CNG作为卡车能源可能性很大

B.CNG可能会成为一种替代能源

C.美国交通运输业现在仍以石油为基础

D.CNG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好处很多

【解析】A。本题考查细节理解。将A项带回文段,锁定第二句。文段只说调查CNG“作为轻型轿车和卡车能源选择的可能性”,但没有说“可能性很大”。这是很明显的偷换程度。由此,直接快速选择正确答案为A。

虽然以上几种陷阱经常出现,但是只要尽数知悉,细心审题,这些细节理解题的“坑”也就能平安绕过。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