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10道常识判断练习题
常识判断是行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做常识判断的题目,平日对知识点的积累是最关键的,为此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整理了十道常识判断题,给同学们在备考中积累常识知识点。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车开动时先后退一下是为了缩小所需要克服的最大静摩擦力
B.长期堆煤的墙角变黑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汽车雾灯为黄色的原因是黄色穿透力较强
D.潜望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2.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名将与其所属诸侯国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起——韩国 B.孙武——鲁国
C.李牧——燕国 D.王翦——秦国
3.下列成语的出处与其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从谏如流——班彪 B.游刃有余——庄周
C.鸿鹄之志——司马迁 D.功成名就——墨子
4.下列典故与其所代表的含义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阿喀琉斯之踵——独具优势 B.达摩克利斯之剑——危险时刻存在
C.普罗克拉斯提之床——僵化思维 D.特洛伊木马——颠覆阴谋
5.下列关于古代军事武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药发明以前的兵器统称为冷兵器,包括石制兵器、青铜兵器和铁兵器
B.我国古代兵器中的枪、棍、大刀都属于长兵器
C.清朝初期开始采用冷兵器和火器混合的战法
D.13世纪的欧洲骑兵已经开始使用火枪
6.关于我国简政放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释放了市场的活力
B.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C.理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调动地方积极性
D.打破了行政权力与市场调节的边界
7.关于罪行相适应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罪行相适应原则要求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罪行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C.罪行相适应原则要求立法制定科学严密的刑法体系
D.罪行相适应原则要求执法中量刑平衡与统一
8.下列诗句所描述的山川与我国名山对应错误的是( )。
A.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黄山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衡山
D.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池共长——华山
9.下列语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②有志者事竟成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10.下列选项所描述的景象,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
A.角色漫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优公解析】
1. D。【解析】潜望镜是一种光学仪器,即一个是有透镜系统的筒的两端各装了一面镜子或全反射透镜,使两者的镜面彼此平行且与筒的轴线呈45度角,观察者(如在水底的潜水艇里面工作或正在处理高度辐射物质)只要通过目镜或者向通过目镜那样观看筒一端的反射镜,便可以看到从另一端的反射镜反射过来的受到阻隔的景物,这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D项错误,其他三项均正确,故选D。
2. D。【解析】白起是秦国名将;孙武是齐国人,后投奔吴国,担任吴国的重要将领;李牧是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秦国名将,A、B、C三项对应错误,D项对应正确。故选D。
3. C。【解析】A项,“从谏如流”出自汉代班彪所作的《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B项,“游刃有余”出自庄周所作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C项,“鸿鹄之志”出自吕不韦组织编撰的《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D项,“功成名就”出自墨子所作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故选C项。
4. A。【解析】阿克琉斯,是凡人珀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儿子。忒提斯为了让儿子炼成“金钟罩”,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遗憾的是,其脚后跟没被神水浸湿,使其全身留下了唯一一处“死穴”。后来被射中脚踝而死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他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A项错误,其他三项均对应正确。故选A项。
5. D。【解析】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兵器制造。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之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从14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故D项说法错误,其他三项均正确。因此选D。
6. D。【解析】简政放权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并不是弱化管理职能,更不是打破行政权力与市场调节的界限,D项说法错误,A项说法正确。简政放权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B项说法正确。简政放权要求理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下放权力,调动地方主动性,释放地方活力,并让地方政府的财力和职责相匹配,C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7. B。【解析】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与罪犯的轻重相适应,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要求坚持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A项正确;禁止溯及既往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并非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应有之义,B项错误;罪刑相适应原则在立法上要求注重对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宏观预测和遏制手段的总体设计,确定合理的刑罚体系、刑罚制度,C项正确;罪刑相适应原则要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量刑平衡与统一,D项正确。故本题选B。
8. C。【解析】“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出自李白的《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描写的是黄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描写的是泰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庐山,而不是衡山;“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出自李商隐的《华山题王母祠》,描写的是华山。故本题选C。
9. A。【解析】①为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出现时间为唐朝;②为光武帝刘秀所言,出现时间是汉朝;③为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句,出现时间是五代十国时期;④为刘备所言,出现时间是三国。正确排序应为②④①③。故本题选A。
10.C。【解析】A项诗句出自李贺的《雁门太守行》,B项诗句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D项诗句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是描写战争的景象。C项诗句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描写的是山雨欲来的景像。故本题选C。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