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语境分析中的解释关系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040

众所周知,逻辑填空题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是重点考查内容,而逻辑填空从头至尾只有两大考点:语境分析与词语辨析。词语辨析需要考生用较长的时间来提高词汇的积累量,因此前期的备考重点应当放在语境分析上。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着重讲解如何掌握逻辑关系,用语境分析中的解释关系来解题。

一、解释关系含义

上下文之间存在着互相的解释说明的状态,即空格处所需要填写的词语往往在空格之前或之后有所提示、解释。

二、判定标志

1. 同义互换词

如:类似于、或者说、譬如等

2. 归纳总结词

如:可见、总之等

3. 指代词

如:此、这等

4. 标点符号

如:冒号、破折号

注意:从历年真题的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题目没有明确出现判定标志。此时则需要分析前后句或者词语间的关系,如果前后句或词语间存在解释说明关系即可判定其为解释关系。

三、真题解析

【例1】当我们在谈论创意的时候,大多会认为这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或者说,创意应该是______的。我们会说:如果给创意制定一个框架的话,可能会束缚创意,让创意变成______的工匠活。

A.天马行空 按部就班

B.稍纵即逝 循规蹈矩

C.自由自在 循序渐进

D.标新立异 熟能生巧

【优公解析】题目第一空前有一个同义互换词“或者说”,这就意味着这个词语的前文和后文意思是一致的,那么此处空格所填写的词语应该和“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相一致,为互解词,选项中只有天马行空合适。并且第二空是一个假设关系,给创意制定一个框架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创意按照框架进行,选择按部就班也合适。因此答案选A。

【例2】关于如何有效解释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暴行产生的机制,战争史家一直感到________。他们发现,当落实到细节研究上时,常常________迭出。譬如马克思主义史家认为经济压力是大战的动因,但历史事实却是二战爆发在欧洲的经济上扬期,因此许多战争史家不得不有此共识:战争起源问题并非历史学专业所能解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尴尬  谬论

B.困惑  悖论

C.犹豫  矛盾

D.沮丧  误解

【优公解析】第二空,“譬如”之后的内容是对第二空的解释。由后文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经济压力”是动因,但历史事实却是大战爆发在“经济上扬期”,可知,第二个空应填入表示“矛盾”含义的词语;第一空,将C项的“犹豫”用在文段当中,理解句意可知,文段中并没有让战争史家选择的意思,排除C项。因此答案选B。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