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关联词法锁定片段阅读主旨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片段阅读中,有些文段层次比较简单,或者主题句有明显的标志,可以通过标志性的词语来锁定主题句的位置。另外在分析文段行文脉络找主题句时也可借助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快速定位主题句。这些标志性的词语主要指关联词和某些关键词。关联词主要包括表示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和并列关系的连词。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下面就一一进行详细介绍。
一、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语义更进一层。
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但……还……;而且;更;甚至;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特别是;不但……而且……甚至……;除了……还……更……
核心要点:
1.递进之后往往出现主题句。但是递进之后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文段的主题句,这要看递进之后的分句所在的复句是否处于文段“总”的位置。
2.递进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和感情倾向上均一致,且前后都是作者的观点。
3.“不但……而且……甚至……”这样的多层递进,最后一层递进部分往往是主题句。
二、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指句子中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跟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是对前句加以修改补充。
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但是;然而;可是;却;不过;事实上;实际上;其实。
核心要点:
1.转折之后往往出现主题句。注意转折之后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文段的主题句,这要看转折之后的分句所在的复句是否处于文段“总”的位置。
2.转折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和感情倾向上均相反,且转折之后是作者的观点。
3.当文段中同时出现多个转折关联词语时,需要考虑转折复句的语气强烈。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会出现的情况是:在一个文段中同时出现了两个转折,其中,表达语气较弱的转折在前面出现,而语气相对强烈的转折在文段的后半部分,此时文段的重点往往在于强转折,即文段的后半部分。
三、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指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包括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假设条件关系和周遍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关系关联词:只要……就……
必要条件关系关联词:只有(唯有)……才……;除非……否则……
假设条件关系关联词:如果……那么(就)……
周遍条件关系关联词:无论……都……
核心要点:
1.充分条件关系一般强调结论的必然性,也就是说“就”后面的分句比较重要。
2.必要条件关系中必要条件往往是文段的主题句,即“只有”引导的对策句通常比较重要。有时候会省略“只有”,单独出现“才”,那么“才”前面的内容往往是主题句。
3.在假设条件关系中,“如果”引导的假设条件是未然的,即没有发生;当“那么”引导的结果具有负面性时,“如果”所引导的内容的反面意思就是文段的主旨。
4.周遍条件关系一般强调结论,也就是说“都”后面的分句比较重要。
四、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后一个分句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结果。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表示结论的词语:所以、因此、可见、看来、导致、造成、使得、由此可见、照此看来、正因如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
表示原因的词语:因为、由于。
核心要点:
1.结论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尤其是文段尾句如果由结论词引导,那么它一般就是文段的主题句。
2.当出现原因词时,可以在表示原因的分句之后或者之前寻找表示结论的句子。
五、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表示句子或词语之间具有的一种相互关联,或是同时并举,或是同地进行的关系。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有两类,并列并存和相反相对。
表示并列并存关系的词语:还;此外;另外;同时;与此同时;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
表示相反相对关系的词语:有的……有的……;有时……有时……;不是……而是……;当“而且”“但是”用来连接并列复句时,它们分别所具有的递进和转折功能将被削弱。
核心要点:
1.构成并列的两个部分同等重要:如果文段是由并列关联词连接的两个或多个层次,那么这几个层次同等重要,应综合概括或者并列加和来把握文段的主旨。概括主旨应注意全面,不能片面选择。
2.并列关系里面无重点:如果文段中只有一部分语句是并列关系,那么可以快速阅读这个并列复句,在并列复句的前面或后面寻找主题句。
六、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一般用来引导主题句的标志性词语。考生在阅读时通过把握文段中的关键词可以迅速定位主题句,从而快速概括文段的主旨。片段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有条件词、倡导词、强调词、疑问词、顺序词。
条件词:必须、务必;
倡导词:需要、应当应该;
强调词:真正的、重要的是、有趣的是、有意思的是;
疑问词:如何、怎样、为什么、什么;
顺序词: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核心要点:
1.条件词和倡导词通常引导解决问题的语句,解决问题的语句一般是文段的主题句。因此条件词和倡导词之后的句子往往是文段的主题句。(除非后文出现转折的意思)
2.强调词表示着重强调,用来引起读者注意,通常引导作者的观点。因此强调词后面往往出现文段的主题句。(除非后文出现转折的意思)
3.疑问词通常出现在设问句中,所谓设问句是指自问自答,用来引起读者注意。在文段中如果出现由疑问词引导的设问句,那么围绕问题的答案往往是文段的主题句。
4.顺序词有两种作用:一是表示并列列举,当一段话用顺序词并列列举几个方面时,概括文段主旨需要将并列的几个方面综合概括或并列加和;二是表示先后次序,当一段话用顺序词来强调做某件事情的先后次序时,文段的主旨应为做某事的方式方法或者怎样做某事。
七、真题演练
【例1】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棵大树的残躯。 研究人员告诉我们, 在它400多年的生命里,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它都能幸存。但是后来,一小队甲虫从根部向里咬,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虽然甲虫很小,却持续不断地攻击,使它永远倒在了地上。
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说明( )
A.解决问题应该是治本而不是治标
B.物竞天择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
C.巨大的打击并不能让人轻易地屈服
D.坚持不懈可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力量
【优公解析】D。文段首先说科罗拉多州长山的一棵大树被闪电多次击中都能幸存,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是”阐明重点,这棵大树最终在一小队甲虫持续不断地攻击下,永远倒在了地上,即D项表述的内容,D项正确。A项的“解决问题”、B项的“物竞天择”文中皆没有提到,属无中生有;C项内容是文段前面所提的背景,并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例2】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优公解析】D。文段首先介绍了相声俱乐部火爆的现象,随后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才……”出文段重点,即“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其中“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指的即是“相声”。D项为主旨向的同义替换,其中“重返民间舞台”即相当于“回到群众,回归生活”。因此,本题选D。
以上就是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梳理的定位片段阅读的主题所用到的关联词法,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各关联词的标志词,还要知道不同的关联词在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勤加练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