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420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所包含的考试内容较广,涉及到法律常识、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科技历史人文常识等等。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要给考生介绍的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的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又称矛盾规律,这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矛盾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具有两层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的互相依赖性,矛盾的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

②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表现为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表现为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二者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②二者的联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范围、时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时间内则变成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4.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真题演练

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而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是“点金成石”,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优公解析】A。解析:王籍的诗中“噪、静”、“鸣、幽”体现了运动和静止这一对矛盾的同一性,王安石的意见即否定了同一性,只看到了对立。故答案选A。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