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下文推断题怎样快速推断?
下文推断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常考题型。一般而言,做言语题我们依旧需要通过提问方式来确定题型,当你看到问题是“推断接下来最可能或最不可能讲述的是?”也就是当遇到“接下来”这样的关键词时,我们就可以判断此题为下文推断题啦!下文推断题看似简单,实则解题技巧性非常强,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在实际做题时需要把握三大原则。
要推断段话接下来可能或不可能谈论的内容,主要是看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谈论的内容。因为一段材料的尾句往往起着承上启下、提示下文的过渡作用。把握材料的尾句,解答下文推断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一、话题一致原则
1.特征:下文要谈论的话题与给定文段尾句所谈论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
2.核心要点:给定文段可能始终围绕一个话题A进行论述,那么下文也仍然要围绕该话题A展开;
给定文段前半部分提出话题A,而文段尾句由话题A又引出话题B,那么下文应该围绕尾句新提出的话题B或者话题A与B的关系展开。
根据话题一致原则,通常可以直接得到正确选项,或者排除1-2个干扰项。
二、倾向一致原则
1.特征:下文要谈论的内容应与给定文段所谈论的内容在态度倾向上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作者对所谈论话题的态度倾向要保持一致
2.核心要点:当利用话题一致原则不能直接得出答案时,可以通过把握作者的态度倾向进一步排除干扰选项
三、行文脉络一致原则
1.特征:通过行文脉络,即作者思路或行文规律来推断下文可能谈论的内容。
2.核心要点:考查给定文段的尾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行到了哪一步。比如:文段开始提出问题,在尾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下文可能谈论解决问题的对策;文段开始交代背景,在尾句提出问题,那么下文可能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若在文段尾句作者提出一个观点,那么接下来很可能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
四、真题演练
【例1】在文字还不普及的时代,民间故事承担了培养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的职能,听故事是人们学习传统文化、自然知识、人生哲学等的重要渠道。然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等途径,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越来越陌生。不少专家学者表示,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刻不容缓。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
A.民间故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B.年轻一代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状况
C.现代科技对民间故事传播的冲击
D.让民间故事为现代人接受的途径
【优公解析】D。先确定题型,通过“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可确定为下文推断题。
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强调“民间故事的重要生”,然后通过“然而”指出“现代科技对民间故事接受渠道及审美趣味的冲击”。最后通过“专家学者的表示”提出对策——打捞民间故事刻不容缓。文段话题落在尾句上,接下来应围绕“打捞民间故事”这一话题进行论述。对比选项,只有D项符合。A项、B项、C项前文已经说明,下文不倾向于再谈。因此,选择D项。
【例2】研究人员长期以来都设想干细胞能够用来修复或替换受损组织,该研究领域被冠名为再生医学。“多能的”胚胎干细胞被再生医学家们寄予厚望,所谓“多能”就意味着这些干细胞可以分化出多种其他类型的细胞。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在非胚胎细胞中诱导细胞的多能性,这样就可以绕过直接使用胚胎细胞时所引发的伦理争议。
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 )。
A.细胞多能性研究的意义
B.再生医学的得名由来
C.细胞多能性研究的新成果
D.再生医学领域的伦理争议
【优公解析】B。先确定题型,通过“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可确定为下文推断题。
由“最不可能讲述”,可知需要选一个文段已描述过、可能在前文讲述或无关的选项。首先快速浏览文段的前半部分,第一句是再生医学的得名由来;第二句是“多能的”干细胞被寄予厚望及“多能”的含义;第三句在非胚胎细胞中诱导细胞的多能性可以避免伦理争议。A、C项与最后一句的话题一致,D项与最后一句提到的“伦理争议”关系紧密。因此,这三项均可能是下文讲述的内容,排除;B项,在第一句已经描述过,当选。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最后总结,下文推断题主要看尾句,跟尾句的话题相关相近。前文提到的内容,后文不会再提。这类题虽然看似容易,可也应注意细节问题,这样才不会让本该轻松拿分的题目丢分。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