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言语理解如何挣脱语感的“枷锁”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953

考生们都知道,言语理解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模块,题量大,是所有考生都必须抢高分的一个题型。但很多同学在实际备考过程中,往往热衷于用“语感”来做题,语感做题可靠吗?

相信刷过题的考生就有经验,状态好的正确率还不错,状态差时正确率就直线下降,所以在考场凭借语感做题并不可靠,提早挣脱语感的“枷锁”,才是真正的可行之道。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今天就来说说,考生该如何摆脱语感束缚,理性地阅读文段。

一、巧用关键词,读懂文段

言语理解与表达文段很长,怎么在短时间内读懂它呢?

文段中常常会有一些关键词帮助我们理解文段,所以能够敏锐识别出重点词就是我们要掌握的言语阅读技巧。

关键词一般分关联词和主题词两种,关联词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段逻辑关系,比如,转折关联词就意味着“转折之后是重点”;主题词是文段的核心话题,一般在文段中高频出现的即是主题词,快速识别它,就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段重点、排除干扰选项。

二、剖析文段,重视文段行文脉络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段重点,但有时文段中的关联词不太明显,我们会发现,以“关联词”为唯一判断标准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阅读文段了。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适应现在的考试呢?

即“分析出每句话的作用”,文段中每句话的出现都有它的“使命”:或背景、或引出论题、或分析原因、或举例论证、亦或是提出观点。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看透每句话中背负着的“使命”,从而找出最重要的那句话,比如文段的几个句子作用是:引出论题、提出观点、举例论证,当我们判断出每句话的句子作用后,就能快速地确定在这三句话中“提出观点”是重点,即是主旨句,然后直接对应选项。

因此,动手写“文段结构分析”,反复练习,可以使你逐步了解“句子作用”,当运用此方法成为习惯后,判断文段的行文结构将会成为你考场上的“条件反射”。

三、除了刷题,还要重视错题总结

刷题,对行测备考的各个模块而言都非常重要,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亦是如此,但刷题的过程中光有量是万万不够的,还应有“质”。

就言语模块而言,刷完题之后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言语正确率一直不高的考生,回头看看错题,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错:是因为完全凭语感?还是没读懂文段?还是主旨句找到了选项却对应错了?

将错误分类后,再对症下药:文段没读懂就多写写文段结构分析、选项选错了就将 “干扰选项”梳理出来并分析其特征等等。在刷题的过程中查漏补缺,言语理解的做题正确率才能有效提高。

四、真题演练

下面通过两道真题,来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例1】北极海域浮冰面积逐渐减小,总计缩小达20%左右,使北极熊难以在浮冰上长久立足,加之某些国家对海豹大量捕杀,使本来就不多的北极海豹越来越少,北极熊更难在浮冰上捕食海豹。我们来到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西北海岸北纬80度附近一海湾时,惊讶地拍摄到了北极熊捕鱼的全过程。我们看到,北极熊改变了以捕食海豹为生和“不下水”的习性,开始跳下冰冷的海水,抓鱼为食。

这段文字充分表明:

A.聪明的物种更能适应环境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北极环境日益恶劣

D.环境变化改变了北极熊的生活习性

【优公解析】D。我们可以从文段中发现,整个文段都在以“北极熊”为核心进行论述:北极海域浮冰面积减少,北极海豹数量的减少都是为了说明北极熊面临的困境,这个困境就造成了北极熊改变习性的结果。所以主旨答案中应该包含主题词“北极熊”,而四个选项中仅有D选项中包含主题词,故答案为D。

【例2】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以下最能证明这段文字观点的是: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宰相肚里能撑船

D.是可忍,孰不可忍

【优公解析】C。第一句话阐述观点“让人是美德”。接下来用“蔺相如”和“廉颇”之间发生的故事来进一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即第二句话的作用为举例论证。故文段行文结构为“观点+举例论证”,第一句观点即是重点。故答案为C。

最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带着这些理论去练习,巩固,早日挣脱凭借“语感”对做题的“枷锁”,顺利上岸。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