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易误用成语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273

不少考生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逻辑填空题时,可能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逻辑填空往往运用语感来填;二是总感觉考查的成语太多,无法记住所有成语的含义。其实,做逻辑填空题并非需要考生拿着一本成语词典去背诵,而是需要考生学会总结,总结有哪些成语会常出现在公务员考试当中,总结这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下面,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汇总了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考查过的成语有哪些。

一、2018年考查成语

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相同。

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恪尽职守: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细心、耐心地守住职位或岗位。

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首当其冲:意为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殚精竭虑:意为耗尽精力,用尽心思。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地很周到。也指虽然各方面都照顾到,每一个方面都处理的很得当。

栩栩如生:意思是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二、2017年查考成语

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指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

拾遗补缺:同“拾遗补阙”,补充他人遗漏的事物或缺失的地方。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好像来到深水潭边,好像踩在薄冰上。形容谨慎戒惧。

三、2016年考查成语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正本清源:指从根源上进行改革。

有的放矢: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后继无人:通常指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难以为继:指难于继续下去。

真知灼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稳操胜券: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寅吃卯粮: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指经济困难,人不敷出。

日渐式微:指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

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应对不过来。

置若罔闻:表示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四、真题演练

【例1】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________,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________,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舌头________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能言善辩 讷口少言 实现

B.绘声绘色 不露声色 完成

C.口若悬河 片言只语 创造

D.侃侃而谈 缄口不言 获取

【优公解析】C。本题解题思路为结合语境,辨析选项。

第一空与“滔滔不绝”构成近义并列。A项“能言善辩”侧重辩才;B项“绘声绘色”侧重叙述的生动;D项“侃侃而谈”侧重谈话的神态,说话理直气壮的样子,是我们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故以上三个选项均不准确。C项“口若悬河”悬河是指瀑布,你的话像瀑布一样不停的流,形容说起来没个完,侧重形容一个人能说,符合要求。第二空与“一字千金”构成近义并列,C项“片言只语”侧重形容话少,填入空格内符合文意。再看第三空,成功是靠舌头来“创造”的,前后搭配恰当。故答案为C。

【例2】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____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B.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C.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D.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优公解析】B。本题同样考查成语的辨析。

由第一空对应“前辈”可知,其对诗歌翻译理论的见解是非常准确的,并且以“鞭辟入里”做修饰,形容见解的正确与深刻。D 项中的“远见卓识”意为远大的眼光、卓越的见识,而文中并无“远大”之意,故排除。A 项中的“真知灼见”意为正确的认识和透彻的见解;B 项中的“不刊之论”意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订正,修改),形容言论精确,无懈可击;C 项中的“不易之论”意为不可更改的言论(易:变更),形容论点、论证完全正确,没有辩驳的余地,均与文意相符。

第二空,文段以“然而”转折,意在表达前辈对于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A项中的“各执一端”与C项中的“各持己见”均强调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与立场,重在强调坚持,故此二者多用于争论、争辩的语境中,与题干语境不符,排除A、C两项。B项中的“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侧重于“不同”,符合语境。故答案为B。

以上就是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整理的在公务员考试中考查过的成语,这些成语是需要考生去积累的。最后预祝考生在公务员备考中复习顺利,早日成功上岸。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