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政治经济中的热点词汇
事业单位考试中,其中的政治经济常识会经常考查各种生活或新闻中常见的词汇。一般考查范围包括GDP、外汇、CPI、 三大产业、实体经济等经济类词汇。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整理了关于这些热点词汇的知识,望对考生备考事业单位提供帮助。
一、 GDP与GNP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不包括环境和生态因素。
2.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中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人就应该计算在中国的GNP中。
国内生产总值是地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则是国民概念。
二、外汇和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三、 CPI与PPI
1.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PPI,其主要的目的是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3.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
四、三大产业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第一产业
定义:指提供生产物资材料的产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
2.第二产业
定义: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物资材料进行加工并出售。
具体行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等。
3.第三产业
定义: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
具体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通信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还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五、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1.实体经济
定义及特点:
①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是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③实体经济的价值系统是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
具体行业: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还包括教育、文化、信息、艺术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2.虚拟经济
定义及特点:
①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
②虚拟经济的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
③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即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
具体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