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商品交换
交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指在等价基础上的商品交换。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为产品交换的快与慢,对生产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商品的交换是经济常识部分很容易考查的一个知识点,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今天就带同学们一起来梳理关于商品交换的这部分考点。
一、货币
1.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一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一一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定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解读: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例如商店里商品的标价。
(2)流通手段
定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起初是贵金属条、块,以后发展成铸币,最后出现了纸币。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解读: 须是实在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贮藏手段
定义: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解读:须既是实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4)支付手段
定义: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
解读:交钱与交货时间不同: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
(5)世界货币
定义: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二、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②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④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
2.价格影响人民的生活
①一般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时,购买量增加。
②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
③互为替代品的商品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如公交车和地铁互为替代品,当地铁票价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乘地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乘公交车), 导致公交车的需求量增加。
④互补品的商品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如镜框和镜片为互补品,当镜框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镜框)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镜片)的需求量减少。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