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用矛盾关系解真假推理题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864

很多首次接触真假推理的同学是不是都会觉得比较绕?理不清题干的条件,也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解题。事实上,真假推理的题目解题技巧极强,同学们可根据一些比较特殊的关系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例如矛盾关系。所以,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要和考生一起学习的就是,矛盾关系在真假推理当中的应用。

一、题型判定

题干含有若干论断(通常几个人对某件事各自作出推测),且题干问题会明确说明真假的个数,其个数常常有“只有一真”“只有一假”或者“两真两假”三种表达方式,这就是真假推理的题干特点(具体可见例题)。

二、解题思路

矛盾关系解题所运用的是它的特征: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1.当题干说明“只有一真”时,确定矛盾所在的两个论断,那其余论断均为假。

2.同理当“只有一假”时,确定矛盾关系所在,其余论断均为真。

三、命题形式

虽然我们知道矛盾命题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在考试中识别矛盾关系,因为很多同学在做题的过程中无法找出矛盾关系,所以需要大家掌握我们在考试中常见的一些命题形式,如下:

真假推理的矛盾关系

四、真题演练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具体的题目,看看矛盾关系具体是如何在真假推理中运用的。

1.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工作,有人趁别人不在意拿走一件物品藏匿起来。领导发现后问是谁干的,甲说:“是乙干的”;乙说:“不是我干的”;丙说:“不是我干的”;丁没表态。现知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拿走物品藏匿起来的人是:( )

A、乙       B、丁     C、丙     D、甲

【优公解析】这道题运用矛盾关系。现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其中①甲说:“是乙干的”②乙说:“不是我干的”为矛盾关系,所以真话在①②中产生。进而确定丙说:“不是我干的”为假话,得出这件事是丙干的,因此选C。

2.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优公解析】这道题运用矛盾关系。现知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其中①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②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为矛盾关系,所以正确推测在①②中产生。进而确定乙、丁推测均为假,故根据乙的推理为假可以得出老陈没有嫌疑,而老陈没有嫌疑则可确定甲的推测“这五个人都有嫌疑。”为假,丙的推测为真,因此选B。

3.北大山鹰社的周、吴、郑、王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

周说:“登上卓奥友峰的是队员郑。”

郑说:“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

吴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

王说:“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

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北大山鹰社的其他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

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

C.郑登上过卓奥友峰

D.王登上过卓奥友峰

【优公解析】这道题运用矛盾关系。现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假话,其中周、郑为矛盾关系,所以吴、王说的是真话。结合吴、王说的话可直接得出王登顶了,所以周说的是假话,因此选D。

学习完以上用来解答真假推理题的方法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再结合一些真题进行练习,巩固这部分知识点,之后再次碰到真假推理题相信也就能迎刃而解。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