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利用逻辑关系图解真假推理题
真假推理,即判断一句话是真是假,在公务员考试中,其考查形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给出句子的真假性;一类就是题干中有若干句话最后给出限定条件,有一句或几句是真的或假的,让考生推理出确定的结论。逻辑关系图是解决这类题目的法宝,接下来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为考生详细说说怎么利用逻辑关系图来解真假判断题目。
一、逻辑关系图1——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就是描述对象是否具备某种性质的断定。比如,今天的天气很好。这句话的描述对象就是今天的天气,性质就是很好,而今天的天气是具备这种性质的。再如,今天有些同学没来上课。这句话的描述对象是有些同学,性质是上课,而原命题是“没来,上课”,所以有些同学是不具备上课这个性质的。又如,凡是生物都有生命。这里的描述对象就是所有生物,性质是有生命,生物是具备这种性质的。通过这几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来了解一下直言命题的结构。
我们把直言命题分为四个部分,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
1.主项就是我们所描述的对象的抽象概念,如上述例子中的天气、同学、生物。2.谓项就是对象性质的概念,如上述例子中的很好、上课、有生命。
3.联项就是连接主项和谓项的概念,表示对象是否具备这个性质,联项分为“是”和“否”两种。
4.量项就是表示描述对象数量的概念。量项分为三种,全称、特称单称。全称量项包括“全部”“所有”“凡是”等,表达的是对象的全部;特称量项包括“有些”一部分”“ 有的”等,表达的是对象的一部分;单称量项就是指某个具体的对象,如上述例子中的“今天的天气”,就是单指今天这一天的天气。
根据直言命题的联项和量项,我们把直言命题分为以下六种:
这六种直言命题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下面的逻辑方阵图来记忆。
1.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的情况。 上面的逻 辑图中包括三对矛盾关系:所有都——有的不、所有都不——有的是、某个是——某个不是。这三组命题必为一真一假,即其中一个为真,另外一个必然为假,自然,其中一个为假,另外一个必然为真。
例如,“所有产品都合格了”和“有的产品不合格”。“产品A不合格”和“产品A合格”。“所有产品都不合格”和“有的产品合格了”也是一样的道理。
2.上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对应的是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举例来看一下。
例如,“所有产品都合格了”和“所有产品都不合格”这两种情况不可能都是真的,如果所有产品都合格了,那么所有产品都不合格就是假的。但这两种情况可以同时是假的,如果“所有产品都合格了”为假,根据上面的矛盾关系知,“有的产品不合格”就为真;如果“所有产品都不合格”为假,那么“有的产品合格了”就为真。“有的产品不合格”和“有的产品合格了”可以同时存在,所以,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可以同时为假,但不能同时为真。
3.下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对应的是特称肯定和特称否定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可以和上反对关系对应着来看。根据前面的分析,“有的产品合格了”和“有的产品不合格”可以同时为真,但若两个同时为假,则会得到“所有产品都不合格”和“所有产品都合格了”同时为真,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但不能同时为假。
4.差等关系。
差等就是同质不同量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即“所有都”“有的是”某个是”以及“所有都不”有的不”“某个不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全称、特称和单称之间的关系。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达:全称→单称→特称。如果全称为真,那么单称和特称也一定为真;如果单称为真,特称一定为真。同样的,其逆否命题也成立,即特称为假,那么单称和全称都为假。注意,推导顺序不能改变。因为特称为真,单称不一定为真,全称也不一定为真。互为差等关系的两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也可以同时为假。
【真题演练】
某省游泳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原集训,集训最后一日所有队员进行了一次队内测试,几位教练预测了一下队员的成绩:
张教练说:这次集训时间短,没人会达标。
孙教练说:有队员会达标。
王教练说:省运会冠军或国家队队员可达标。
测试结束后,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推出( )。
A.没有人达标
B.全队都达标了
C.国家队队员未达标
D.省运会冠军达标
【优公解析】根据逻辑关系图可知,全称否定命题和特称肯定命题互为矛盾关系,结合题目已知条件,张教练所说的“没人会达标”(全称否定命题)与孙教练所说的“有队员会达标”(特称肯定命题)为矛盾关系,矛盾关系必为一真一假,结合已知条件只有一个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可知唯一预测正确的一定在张教练与孙教练这组矛盾关系当中,由此可知除矛盾关系之外其余剩下的王教练猜测肯定是错误的,进而可以推之省运会冠军与国家队队员都未达标。结合选项观察可知选项C是可以推出的,而其他选项均推不出。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二、逻辑关系图2——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的逻辑关系图和直言命题相似,考生可以对比着记忆。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模态词的命题.模态词可以简单地分为必然和可能两种,模态命题也就是陈述事物情况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命题。包括必然P、可能P、必然非P、可能非P。逻辑判断图如下:
关于模态命题,大家记住两点即可:
(1)不必然P=可能非P;不必然非P=可能P。
(2)不可能P=必然非P;不可能非P=必然P。
在进行转换的时候,将“肯定”意思与“否定”意思的词语互换,将“必然”与“可能”互换,将“所有”与“有的”互换。
例如,并非所有人都可能会去,等价于有的人必然不会去。
【真题演练】
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但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
以下哪一项与,上述断定的含义最为接近?
A.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可能阻碍战争
B.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必然阻碍战争
C.任何战争都不可能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可能阻碍战争
D.任何战争都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必然阻碍战争
【优公解析】利用转换方法:
(1)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等价于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
(2)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等价于必然没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即必然所有自然灾害都阻碍战争。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希望以上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整理的解题技巧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复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考生在平时要多注意答题技巧的积累,同时多多练习,方能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