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基本要求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495

作为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各类题型的重中之重,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是大部分考生容易感到无从下手的。事实上,要想作答出彩就必须先了解综合分析题有哪些作答要求,综合分析题最常出现的作答要求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这三点是作答综合分析题过程中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作答题目具有指导性意义。下面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将对这三点进行分条详细阐述。

一、条理清晰

条理清晰,也作条理清楚,就是要求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从结构上来说,条理清晰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根据具体情况,答案按照“总一分”“总一分—总”“宏观一微观”“总体一具体”“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做”或者时间顺序等结构进行组织,以体现逻辑层次。

二是使用能够区分层次的词汇,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次要……;直接……间接……根本……等。

从内容上来说,条理清晰指的是种逻辑思维,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仔细斟酌,保证在落笔之前就已完成了对要点的加工整合。如果逻辑混乱,形成的答案也将杂乱无章。

【真题】

阅读“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分析】

本题要求解释“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深刻涵义,通过阅读材料、提炼要点、加工要点,考生在作答时需要分别从“这句话的涵义”“为何要这么说”“以后应如何读书”三个层面,采用“是什么+原因一(反面论证+后果)+原因二(正面论证+意义)+结论或措施”的形式组织答案,以符合“条理清楚”的作答要求。

二、观点明确

观点明确,是指考生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明确予以陈述,不能模棱两可。

观点不明确,在综合分析类试题中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对问题的评价缺乏明确观点;二是对问题的性质、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后果和解决的必要性等缺乏明确分析,以罗列问题的表现形式代替对问题的定性,以问题的具体表现代替对问题的分析;三是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危害、后果以及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等,没有明确认识和清楚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正确是观点明确的前提,不正确的观点再清楚也是无用的。考生要充分联系给定资料,在宏观把握材料大背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抓本质,进而获得给定资料所要表达的实质观点,在作答中“为我所用”。

【真题】

座谈会的主持人说“关键是我们如何来平衡”。这里所说的“平衡"”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关键”?(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分析】

“观点明确”,首先一定要有观点。题目要求明确回答“平衡”的涵义,以及“为何说‘平衡’是‘关键’”。结合资料可知:“平衡”指的是协调公用事业的市场化和公益性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公用事业的市场化,又不能妨碍居民共享资源。而之所以说“平衡”就是“关键”,这是由公用事业的双重属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不参与市场竞争,我国的公用事业单位人员臃肿、效率低下,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是解决我国公用事业长期滞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决定了公用事业的市场性。另一方面,公用事业具有公益性,片面追求市场化,必然会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并最终阻碍公用事业的进一步市场化。考生在书写答案时,要将该观点在答案中明确提出,单纯罗列材料内容而不给出定性回答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三、分析合理

要做到分析合理,需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找准找全分析对象;第二,合乎事理,符合逻辑;第三,结合材料,不可主观臆断。

1.找准、找全分析对象

找准、找全分析对象是确保分析合理的前提。如果分析对象都搞错,分析再合理,最终也会与正确答案差之千里。

【真题】

请对“给定资料6”中所展现的两种不同“孝心”举动,作出比较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见解。(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明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分析】

本题的作答应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两种不同“孝心”举动作出比较分析;二是谈自己的见解。如果只对两种不同“孝心”举动作出比较分析或只谈自己的见解,显然无法得出全面、正确的答案。

2.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合乎事理,符合逻辑”即分析必须符合客观对象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符合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显到隐、由外到内、由主要到次要的事物客观顺序和认识顺序、表达顺序(可以正向,也可以逆向,但不管正向排列还是逆向排列,都必须符合正确的顺序);符合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原因结果、偶然必然现实可能、内容形式、现象本质等原理。

3.结合材料,不可主观臆断

综合分析类试题的作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引申,但严格依据给定资料依然是原则。也就是说,在分析过程中对观点、事例的判断,不能凭考生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而是要严格依据给定资料,无论是观点还是论据,都要在给定资料中找到依据。

【真题】

试分析“给定资料6~9”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分析】

本题要求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的启示作出分析,首先要找准、找全分析对象。分析对象即为“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其次,要符合逻辑。结合资料,此题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包括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及城乡协调三部分。先说总体原则,然后再说具体做法,必须要根据给定材料寻找答题要点,不可主观臆断。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