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功成不必在我”金句这样用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3665

很多考生一提到申论作文,脸色煞白,一时“手误”拿起六味地黄丸只想冷静冷静。申论写作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性思维,也从侧面反映了考生平时备考过程中的素材或金句积累。而平时看到的金句应如何具体应用于申论写作中,是每一个考生都头疼的问题,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今天就和考生来详细聊聊申论金句如何利用的问题。

相信同学们一定收集了或多或少的词语,只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看到作文话题能想到某个词,但是不会拓展出理论性较强的几句话,显得这个词有点干瘪,毫无说服力;二是搜肠刮肚,把小学中学收集过的素材都倒出来了,还是想不到任何与这个词相关的人物事例。

因此,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特地挑选了一组词语,提供给考生做理论和事例素材:

一、“功成不必在我”

1.理论拓展: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境界、胸襟和情怀,它折射出淡泊的名利观,体现出正确的政绩观,反映出一种甘于做铺垫性工作和甘于抓未成之事的宝贵精神和可贵心态。事业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或我的任期里看到并实现,但一定要为它的实现而埋头苦干、接续奋斗,而且不问西东、不计得失。

俗话说:“千年的衙门流水的官”,领导干部的任期有限,但人民群众的事业是无限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有“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传”的从政意识和为民情怀。如此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今天上天,明天下海”的胡折腾。

2.人物事例:

焦裕禄——焦裕禄曾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当时兰考遭受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侵扰,贫困凋敝,焦裕禄带领群众开辟出一条种植泡桐树的新路,并提倡种遍兰考。如今,泡桐树已由当时的防风树成为如今的摇钱树,成为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而正是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不计得失的公仆情怀,才能为之后的“功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申——“功成必定有我”

理论拓展:

“功成不必在我”是不戚戚于轰轰烈烈的业绩,不耿耿于留下赫赫声名,并不是不担当、不作为,而是有“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和责任。既做显绩又做潜绩,既着力当前又着眼未来,干出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和利长远的好事实事。“不必在我”可敬,“必定有我”可贵。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