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常会考到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1.先秦是中国文化萌芽、创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建构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辞。《诗经》的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社会阶层。
3.《诗经》的编集,大约完成于公元前 6 世纪。对于编集的情况,后人有“献诗”“采诗”“删诗”的说法。现在一般认为这些作品是由朝廷乐官整理编选的演唱和学诗的底本。
4.赋、比、兴一般被认为是《诗经》的表现方式,对于它们的含义的解释,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5.先秦散文可以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个部分。
6.我国古代的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产生,甲骨卜辞 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历史散文的不同体例。
7.《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以记言为主,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8.《春秋》本是周代史书的通名,后来特指鲁国国史。《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是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9.《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 史书。
10.《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是 各国史料的汇编,以记言为主。
1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2.诸子散文指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主要作品有《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荀子》 等 。
13.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公元前 278 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投汨罗江自杀。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又以《离骚》最具代表。
14.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 主义诗歌总集。
15.秦王朝在统一全国之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主义,“焚书坑儒”曾一举坑杀儒生460余人。秦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李斯,他所著《谏逐客书》,是先秦散文的名篇。
16.秦始皇巡行各地时,文人写作的歌颂功德的文字,由于它们刻在各地山石之上,后世称为秦刻石文。
17.汉初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
18.汉武帝时期至西汉末,文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乐府机关的设立、扩展,辞赋创作的繁荣时代出现。
19.《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 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
20.《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我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21.两汉时期有很多文字生动、说理深刻的政论文章,其中以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徙民实边策》最有代表性。
22.《乐府》又叫《乐府诗》,是汉武帝时期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的诗集,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3.赋是两汉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西汉的赋起初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西汉中期以后,成为最高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工具,篇幅很长,故叫大赋。东汉时期的赋篇幅短小,向反映现 实的方向发展,故叫小赋。
24.建安诗歌大量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为五言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上的领军人物。
25.山水诗由谢灵运开创,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但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26.宫体诗是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这类诗歌的特点是注重辞藻、对偶、声律。代表人物为简文帝萧纲、萧衍、萧绎、徐擒、徐陵、陈后主等。
27.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28.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29.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30.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31.志怪小说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的《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32.“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 卢骆”。
33. 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34.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35.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有“诗仙”“诗侠”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
36.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 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37.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8.“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而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其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
39.孟郊,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40.李商隐,擅长骈文写作,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
41.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代表。杜牧的诗词风调俊朗、清丽,代表作有《阿房宫赋》等。
42.刘禹锡,字梦得,中晚唐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西塞山怀古》《秋词二首》《始闻秋风》 等 。
43.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代表作有《高轩过》《梦天》《雁门太守行》《致酒行》《老夫采玉歌》等。
44.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5.“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46.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其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
47.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擅长的女作家,最有成就的是词。她的词基本上是沿袭婉约派词的传统,但又有较大的突破,兼得豪放派词之长。
48.辛弃疾,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词代表着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49.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辙。
50.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师说》《原毁》《讳辩》《争臣论》《论佛骨表》等作品,不拘一格,形式活泼,文字惊世骇俗,极具震慑人的气势。
5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贞符》《天说》《封建论》《时令论》《断刑论》《捕蛇者说》等一系列哲学论文,语言辛辣,嬉笑怒骂,痛快淋漓。
52.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和史学家。欧阳修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 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气势磅礴、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53.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54.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55.曾巩,北宋文学家。长于史传、策论一类的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
56.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 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57.苏辙,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北宋散文家,著有《栾城集》。北宋自成一家
58.元代文学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其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和南戏三种。
59.元代杂剧的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后世称为“元杂四大家。
60.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是指民间流行的小调,短小精炼,句子长短不齐,又有一定的腔格,是散曲的基本形式。套数又叫三套,由一宫调中两首以上的小令相连而成的组曲,其中各支 曲子必须押同一韵,一般有尾声。
61.元代时期的戏剧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等都比较著名。
62.关汉卿,号已斋、已斋叟。元 代 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 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63.王实甫,名德信,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64.白朴,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是最早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入杂剧创作的重要作家,一生共创作杂剧 16 种,现存作品有《梧桐雨》《墙头马上》。
65.马致远,字千里,晚年号东篱,是我国元代著名的戏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誉。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等,以《汉宫秋》最为著名。
66.明代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时期。
67.清代文学是我国新旧文学的交叉点,文学成就最多,变动也最大。其中,长篇小说是清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
68.明朝初,在散文方面,以刘基、宋濂、方孝孺为代表,作品深沉苍劲,能反映社会现实。如刘基的《卖柑者言》, 宋 濂 的《送东阳马生序》等。
69.明代的短篇小说,有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类。文言短篇小说较著名的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 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白话短篇小说主要是两部短篇小说集,即“三言”和“二拍”。“三言”是明末冯梦龙编辑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书总称,有短篇小说120篇;“二拍”是明末凌濛初编著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两部书总称,有短篇小说80篇。长篇小说主要有:(1)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罗贯中);(2)侠义小说,如《水浒传》(施耐庵);(3)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吴承恩);(4)世情小说,如《金瓶梅》(兰 陵笑笑生)等。
70.明代的戏剧,初期主要是杂剧,徐渭的《四声猿》最著名;以后,主要形式是传奇,如,梁辰鱼的代表作《浣沙记》,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牡丹亭》,高濂的《玉簪记》,阮大铖的《燕子笺》等。
71.清代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清初诗人代表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屈大钧等;江左三大家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南施北宋为施闰章、宋琬;南朱北王为朱彝尊、 王士祯;乾嘉诗人为沈德潜、袁枚、黄景仁、郑燮等。
72.清代小说按体例主要分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类。短篇小说最著名的有《聊斋志异》(蒲松龄)《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虞初新志》(张潮)《新齐谐》(袁枚)等。长篇小说最著名的有《红楼梦》(曹雪芹)《儒林外史》(吴敬梓)《镜花缘》(李汝珍)《水浒后传》(陈忱)《说岳全传》(钱彩、金丰)《儿女英雄传》(文康)《醒世姻缘传》(西周生)等。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