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归纳概括题拿高分 条理清晰是关键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501

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1至2道归纳概括题。虽然归纳概括是申论最基础的题型,但是考生往往得分容易,得高分却难,而事实上,这类题目要拿高分离不开两点:要点齐全和条理清晰。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为广大考生细细分析,归纳概括题如何确保“条理清晰”。

一、“条理”的含义

所谓条理,指的就是知识内容的层次,而其中就要求某一层次内容要在属性、规律上相同或相近,各层次之间有明显的属性和规律的区分。

联系现实,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说话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一方面是有明显的“1、2、3、4”、“首先、其次”等表示并列的数字和词汇出现作为引导,以从整体上表现层次数量;另一方面,对于条理和层次的划分是否得当,还需从内容属性上有明显区别,比如我们在发言时说“1.国家……;2.政府……”,这种看似有条理,实则内容上是有交叉的,因为往往政府就是国家的代表,即同属一类。

因此,根据“条理”的含义,告诉我们在归纳概括作答时,不仅需要有明显的序数词出现,还必须在内容上做到明显准确的属性、特征、规律等要素区别。

二、“条理”分类的方法

(一)主客观分类法

该类方法主要是将内容分为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而在归纳概括原因、条件、因素等内容时可根据材料要点主客观属性进行相应划分。

(二)主体分类法

该类方法主要涉及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国家)、社会等类别,在归纳概括题目所用材料中,若出现上述主体的相应提示,考生可根据相应主体来进行划分。

(三)范围分类法

该类方法从宏观、中观对社会各领域范围进行划分:

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

农(林渔牧)、工业(建筑、制造)、第三产业(服务、IT、金融)(产业)

中观:衣、住、行、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

农民、商户(企业家)、教师、公务员……(职业)

近年来申论宏观话题考察较少,主要考察中观主题,因而中观分类法中民生领域需多加理解记忆。

(四)层面分类法

该类方法主要来源于社会实际和政府工作,包括思想意识、技术操作、监督处罚、制度体系等方面,该类方法多在归纳概括原因和对策中出现。

(五)材料逻辑法

如果说以上四类条例划分方法有较强的预设性,那么根据材料逻辑来划分条理层次就更加稳妥。该类分析方法遵循以下原则:

1.同则材料各段落主题一致,则合并为一类;

2.同则材料出现明显并列词,如“同时、另外”等,则可以并列词为界限划分要点。

最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要提醒考生的是,要想答好归纳概括题,一定要遵循怎么问怎么答的原则,以材料为核心,所有答案来源于材料,切记材料为王,不要随意发挥。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