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备考:主旨概括题考点梳理
主旨概括题,片段阅读的一大核心考察内容,直接测查考生对整个文段的理解概括能力。对于主旨观点题,还有不少同学不知道如何快速把握文段的重点,花费了大量时间不说,最终还没能选出正确答案。为了帮助同学们拿下主旨观点题,接下来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完整地梳理一遍主旨概括题的考点。
一、什么叫主旨概括题?
是指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找到主旨所在。
一般题干中的提问方式主要有:
1.文段意在说明/意在强调/意在表明的是......
2.对文段内容/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3.文段主要说明/主要谈论/核心观点是......
4.文段/作者的观点/态度是......
二、如何快速定位主旨句?
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宏观结构法
1.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
核心:主旨句为总句,常见于句首或句尾。
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
核心: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方法为文段的重点。
(二)微观关联词法
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
核心:主旨句一般在结果、转折的内容、递进后的内容、条件内容、解决方法或建议等。
三、真题演练
【例1】“脱贫”不仅是政策语汇,也是文化社会学的范畴。近年来,农村调研、乡村报道不断反映出一个规律——物质的贫困和文化的落后是一体两面,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需要同步达成。因此在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除了要用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等数字标准,要看住房安全、基本医疗这些生存保障,还应该多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其结果才更为精准。很多经验表明,某一地区的发展机会未必取决于该地方的自然禀赋,但一定与其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存理念息息相关。唯有开启民智,培养起“精气神”,才能让脱贫成果更持久稳固。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当下贫困地区的地方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B.乡村文化建设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C.扶贫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
D.精神脱贫应该成为评价脱贫工作的指标
【优公解析】D。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谈到“脱贫”不仅是政策语汇,也是文化社会学的范畴。第二句谈到近年来的农村调研、乡村报道不断反映出一个规律,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需要同步达成。接着通过“因此”提出结论,即在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除了看基本生存保障,还应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接着通过“很多经验表明……”“唯有开启民智,培养起精气神……”这两句进一步对前文观点进行论证。文段的主旨句为“因此”之后的结论,强调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人文标尺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D选项是文段的重点内容也是文段意图所在。因此,答案为D选项。
【例2】一个重公德、讲卫生、有礼貌的文明社会或文明城市,并不是靠“五讲四美”的群众运动或制定诸如吐痰罚款等措施所能建立起来的。倘使每个公民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认为讲公德和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倘使没有这种公民意识的自觉,那么,无论依靠多么严厉的强制手段,也是无济于事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建设文明社会不能靠强制手段
B.公民意识对建设文明社会至关重要
C.公德与私利对于建设文明社会同等重要
D.参与公共事务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
【优公解析】B。第一句叙述了背景,接着通过“倘使”引导的条件句通过反面论证揭示出文段重点,对假设部分做正面判定即为文段主旨。文中两个“倘使”所强调的“公民发自内心的需要”与“公民意识”都是意识层面的内容,B项是对该内容的同意替换,正确。A项是对于文段背景部分的描述,排除。C项中的“私利”在原文无从体现,排除。D项“参与公共事务”与原文强调的不一致,属于主体错误,排除。因此,答案为B选项。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在此提醒同学们,想要更精准把握片段阅读中主旨观点题,重要的是对文段的行文脉络分析透彻和文段关键词句的重点把握。当然,学会解题方法不等于会熟练使用,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多做练习,早日做到活学活用。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