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语句排序看选项!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832

语句排序题,言语理解模块必考的一项题型。不少考生会将语句排序题当成一个难以攻克的考点,找不出正确答案不说还特别耗费时间,但是,这样一类题型在考试中,又能够放弃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帮同学们找了点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快速锁定正确选项,节省时间。

一、基本思路

语句排序,顾名思义就是给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顺序从而理清文段的思路。由于这类题目会受客观选择题选项的约束,它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排列组合来难为大家。因此,我们在做语句排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从选项入手,而不要自己排序,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我们的做题时间。

二、具体解题步骤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

拿到一道语句排序题目的时候,建议考生优先看选项中的首句。一般来说,以下几种句子不适合做段首:

1.含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的句子不作首句。

如:他(他们)、这(这些)、那(那些)等。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不作首句。

如:甚至、但是、而且、更、所以等。

3.含有总结性的词语不作首句。

如: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意味着等。

4.具体分析、无主语的句子不作首句。

如: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的句子。

5.表示举例子的句子不作首句。

因为前面必须先阐述观点。

6.生僻词或者创新词不作首句。

因为这些词语必须先下定义,才能出现。

第二步:找标志词句,合并捆绑语句

除了看段首以外,考生也可以看段中句,找标志性的词汇,从而确定除了段首句之外其他句子之间的相对顺序。

1.关联词

表因果、转折、递进、条件、假设、并列、解说、顺承、选择的关联词,都要保持原有的词语顺序。

2.指代词

如:他(他们)、这(这些)、那(那些)的,前面必须刚刚提到这个指代词的具体指代内容。

3.重复词

重复出现的词,一般应该在一起,即使不相邻,也一定存在逻辑关系。

4.表示时间、空间、方位词

我们就应该把文段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进行排列。

5.主体一致句

描述主体一致的句子应该相邻。

6.表示举例

表示举例的句子前面一定存在这个例子所证明的内容。

三、真题演练

【例1】

①一个特定领域贡献较大比例的财政收入,是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共性

②因此,财政收入应该避免过度集中于特定领域,收入结构应尽量多元化

③而财政支出是刚性的,基于土地收入的财政收支体系将成为无本之木

④中国部分城市土地收入占比较大,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巨大危机,那么土地财政就将崩溃

⑤但是,如果这个领域发生系统性风险,那么财政收入将面临系统性冲击,财政状况恶化甚至出现财政危机就成必然

⑥比如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或龙头企业,将贡献较大规模的税收收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⑥⑤④③②

C.⑥⑤④①③②

D.②⑤①⑥④③

【优公解析】B。第一步,看选项首句。C选项以⑥开头,“比如”是在举例,一般放在观点后,故暂不考虑其作首句,排除C选项。D 选项以②开头,“因此”表示概括总结,故不作首句,排除D选项。第二步,关注包含关键词的特殊句,⑥中有“将贡献较大规模的税收收入”与①“一个特定领域贡献较大比例的财政收入”核心内容一致。故可判断⑥的举例子是为了论证①的观点。故①+⑥,可排除A选项。第三步,按照B选项顺序通读,做验证。验证无误,语义通顺、逻辑无误。所以B为正确选项。

【例2】

①这些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

②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有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激发出奇诡的光辉。

③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以及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

④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呈树的状态。

⑤想必霜花也知道立春了吧。

⑥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

将以上6句话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④⑥②①

B③⑤④①⑥②

C.⑤④③⑥①②

D.③④⑤②①⑥

【优公解析】B。通过观察选项发现,四个选项的段首句不是③句就是⑤句,我们重点看这两个句子。③句中告诉我们早晨迎接作者的有寒流冷月和霜花。⑤句说的是霜花知道立春。由于通览全文后发现全文讲的都是霜花,而再没有提及寒流和冷月。可见③句中的寒流和冷月是为了引出文段主题的,即③句适合做段首,排除A、C两项。

接下来我们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①④⑥说的都是霜花的形状,则这三句应该挨着,D项排除。而这三句话之间的具体顺序我们可以重点分析这三句话的内容得知,①⑥说霜花都是像花,⑥是对①的具体解释说明,故先①后⑥。而往日的霜花呈树状,今天的才是花状。按照时间顺序,应该先④后①⑥。故B项正确。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最后为考生总结:语句排序题其实不难,先从选项入手判断首句,然后抓住标志词、找句子之间的关系(逻辑),都可以快速理清句子之间的顺序。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