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759

在行测中,当题干中涉及到了“真话假话”或者“对一半错一半”的问题,都可以归类于真假话问题。对于此类题目我们很难直接找得到矛盾关系,但这并不意味没有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识别题型特点以及掌握特定的解题技巧,对于提升我们的做题速度与正确率尤其重要。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认为,想又快又准确地解决真假话问题,核心思想就是找到突破口或进行假设。

一、真假数量型

题型特点:题干中给出几句描述,并给出相应的真假状况,要求根据题干对话进行推理。

解题方法:假设法、代入排除法。

【例1】甲、乙、丙、丁四人涉嫌某案被传讯。甲说:“作案者是乙。”乙说:“作案者是甲。”丙说:“作案者不是我。”丁说:“作案者在我们四人中。”

如果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说真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作案者是甲

B.作案者是乙

C.作案者是丙

D.题干中的条件不足以断定谁是作案者

【答案】第一步:找突破口。

题干已说明,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说真话,假设甲的话为真,那丁必为真,故甲的话必定为假。同理可推出乙的话也必定为假。故真话在丙和丁之间。

第二步:代入排除。

假如丙说的是真话,那甲、乙、丁是假话,那就无法断定谁是作案者。

假如丁说的是真话,那甲、乙、丙是假话,可断定作案者是丙。

由于丙和丁不存在矛盾关系,无法推断谁的话必定为真,谁的话必定为假,故无法断定谁是作案者。故答案为D。

二、半真半假型

题型特点:题干每个人给出两句猜测,并指明每个人的话中必有一半为真,一半为假,要求根据题干对话进行推理。

解题方法:找突破口法。

此类题目的突破口主要是与所涉及的概念高度相关的人的话,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两人的话有半句相同,另半句涉及同一元素但不同,则相同半句必为真,不同半句必为假。即甲:A-1,B-2;乙:A-1,B-3,每个人的话对一半。甲乙均涉及A-1,但B的内容不同,故A-1必为真。

(2)若一个人的一句话的两个元素在另一个人两句话中出现且内容不同,则这个人的这句话一定为假。即甲:A-1,B-2,乙:A-2,C-1,每人对一半,此时乙的A-2占据了甲的两句话位置,故A-2一定为假,否则甲的两句话均为假。

(3)当两人涉及同一元素且内容不同,则第三人涉及该元素为假。

【例2】地理老师画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图形,并给每个图形编了代号,然后请五个同学上来每人认出两个洲。同学们的回答都不一样,甲:3是欧洲,2是美洲;乙:4是亚洲,2是大洋洲;丙:1是亚洲,5是非洲;丁:4是非洲,3是大洋洲;戊:2是欧洲,5是美洲。地理老师说:“你们每人对了一半。”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是亚洲,2是欧洲

B.2是大洋洲,3是非洲

C.3是欧洲,4是非洲

D.4是美洲,5是非洲

【优公解析】C。观察发现戊的2是欧洲涉及到甲的两句话的维度,故2是欧洲为假,可知5是美洲,再代入进行排除可知3是欧洲,1是亚洲,4是非洲,2是大洋洲,故选择C。

三、各有一真型

题型特点:题干每个人都是对同一类对象中的几种进行猜测,并指出每种对象都有人猜对,要求根据题干对话进行推理。这类题目的选项通常也会涉及题干给出的所有对象。

解题方法:找突破口法,即寻找只有一个人猜的对象,则该对象一定正确。

【例3】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

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

A.小华第一、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宫第五

B.小闽第一、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小任第一、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答案】第一步:找突破口。

由题干中“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可以知道如果有一个名次只被提到一次,那么该名次必然被猜对。由题干中五人的话可以看出第二名只被提到一次,因此小华第二。

第二步:把题干信息列于表中,根据突破口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故答案为C。

真假话问题本身并不是很难,如若能掌握其中不同类型的解题奥妙,一定能实现快速解题。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勤加练习,早日灵活应用这些方法,轻松应对考试。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