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语句理解题答题技巧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897

语句理解题主要考察的是语境问题,考生们在做这一类题型上常常会出现判断错误或是看错题目,看错题目这一种行为是可以通过细心来避免的,而判断错误则说明考生并没有掌握好这一题型的知识点,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的大家好好盘点一下语句理解答题的技巧吧!

一、答题技巧

1.看清设问,避开陷阱

这类题型中常见的提问方式有:“xxx”可以理解为......; “xxx”指的是......;对文中划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但出题人没那么“简单”,面对下一种设问,一定要擦亮你的大眼睛:对“xxx”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时候在题目上会出现“陷阱”,问理解“正确”或是理解“不正确”

2.结合语境,拒绝表面

这成功的第二步就是在做词句理解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而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对于我们要理解的词句,语境就是它所处的那句话或者是整个文段。

3.利用标点、引导词找答案

“:”冒号、“——”破折号、“( )”小括号这三种标点,以及“所谓”、“意思是说”、“也就是说”、“即”、“换句话说”、“是”这些引导词在词句理解题中出现时,你要注意了,答案很可能就在它们身边!原因很简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二、真题演练

【例题1】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根据文意,划横线部分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参考答案】B

【优公解析】解释划线语句要重点分析文段的主要内容,文段的主旨在“然而”之后,即“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强调的是产品不达标的问题,也就是说,标准本身存在,但这些产品明明不达标却说自己是生物降解产品,因此是名实不符的情况,因此选B。

【例题2】一个躬逢社会激变、十分关心政治的青年,并非被迫而是出于自愿的久守缄默。一般来说,是令人难以理解的。谢林曾不止一次告诫黑格尔:这样做“殊为不值”,但黑格尔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缄默实在是一切教育和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从能够认识别人的思想开始”。段落中“这样做‘殊为不值”’的“这样”指代什么?

A.躬逢社会激变。关心政治

B.强迫青年

C.理解社会

D.保持缄默,研究别人

【参考答案】D

【优公解析】问法中的“这样”出现在题干中的第二行,则其指代的内容应该在文段之前寻找,前文主要谈论到的便是久守缄默,故D项最符合。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语句理解题在行测考试中的分值较高,所以考生们尽可能地把分值全部拿到手,这样跟其他考生在行测考试上的分值才不会相差太大,掌握上述的知识点,再加以题目的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地拿到所有分值。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